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97篇
  免费   190篇
  国内免费   171篇
林业   438篇
农学   355篇
基础科学   16篇
  147篇
综合类   1091篇
农作物   182篇
水产渔业   155篇
畜牧兽医   572篇
园艺   140篇
植物保护   16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111篇
  2019年   106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97篇
  2016年   101篇
  2015年   113篇
  2014年   156篇
  2013年   175篇
  2012年   204篇
  2011年   198篇
  2010年   162篇
  2009年   169篇
  2008年   141篇
  2007年   183篇
  2006年   153篇
  2005年   125篇
  2004年   107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3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6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3篇
  197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对油松、白皮松古树林下野生地被植物种类进行调查,旨在为古树下植被生态恢复提供依据。通过对香山公园碧云寺、十三陵永陵2个区域的油松、白皮松古树林下野生地被植物种类进行调查,记录古树林下各样方内全部植物的种类、株高,植株数量、频次及覆盖面积,计算各植物种类的相对多度、相对盖度、相对频度和重要值,并依此对地被植物进行优势种分析。结果显示,香山公园碧云寺油松古树林下夏季地被优势种为求米草、青绿薹草、多花胡枝子和短尾铁线莲;白皮松古树林下夏季地被优势种为求米草和短尾铁线莲;十三陵永陵油松古树林下夏季地被优势种为多花胡枝子、荆条和求米草,白皮松古树林下夏季地被优势种为多花胡枝子、荆条、抱茎苦荬菜、青绿薹草和酸枣。不同区域及不同种类古树林下地被植物存在一定差异,但求米草、多花胡枝子和青绿薹草在香山和十三陵地区均为野生优势种,可考虑在古树地被恢复中应用。  相似文献   
992.
武鹏  赵明  何海旺  龙芳  林茜  邹瑜  潘永杰  李贤高  吕朝安  韩晓华  莫天利 《种子》2021,(2):146-148,F0003
野酿4号毛葡萄是野酿1号的芽变枝条育成的新品种。其果粒圆球形,平均单粒质量2.35 g,比野酿1号重0.8~0.9 g;果穗圆锥形,平均穗质量155.0 g,比野酿1号重40.0~50.0 g,在南宁地区8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成熟,植株生长势强,适应性和抗病性较强,易栽培。  相似文献   
993.
为比较野生与养殖斑鱯(Mystus guttatus)肌肉生化组成的差异,采用常规方法对野生与养殖斑鱯肌肉的一般营养成分、氨基酸组成及脂肪酸组成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野生斑鱯肌肉中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养殖斑鱯(P0.05),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养殖斑鱯(P0.05)。野生与养殖斑鱯肌肉中均检测到17种氨基酸,各种氨基酸的含量在野生与养殖斑鱯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野生斑鱯肌肉必需氨基酸总量(7.20%)显著高于养殖斑鱯(5.86%)(P0.05)。野生和养殖斑鱯群体的氨基酸营养价值差别不大,且必需氨基酸含量符合WHO/FAO和鸡蛋蛋白标准模式。野生和养殖斑鱯肌肉中均检出16种脂肪酸,其中野生斑鱯肌肉中检出C15∶0和C20∶3n6而未检出C20∶0和C22∶6n3,而养殖斑鱯肌肉中检出C20∶0和C22∶6n3而未检出C15∶0和C20∶3n6。将野生斑鱯肌肉中的各种脂肪酸含量与养殖斑鱯相比较,发现除C20∶0、C20∶3n6、C15∶0和C22∶6n3外,其他各种脂肪酸含量在两种群体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野生斑鱯肌肉中的C22∶6n3含量为0,显著低于养殖斑鱯(1.16%)(P0.05)。大类脂肪酸中,野生斑鱯的∑PUFA及∑n-6PUFA均显著高于养殖斑鱯(P0.05)。  相似文献   
994.
为更好地开发和利用野生枸杞资源,采用生态学方法,对围封保护下宁县保护区内野生枸杞的恢复效果及多样性变化进行6年的固定样方监测.结果表明:宁夏中宁县保护区内的植被和野生枸杞均得到较好的恢复,在不同年份中,宁夏枸杞、黑果枸杞和枸杞等均得到了一定的恢复,从生态优势度和Margalef指数看,宁夏枸杞在2013年分别高出基值0.064和0.866,黑果枸杞在2014年分别高出基值0.162和1.193;黑果枸杞的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Pielou指数和Sheldon指数均在2014年分别高出基值0.082、0.068、0.023和0.079.在围封保护措施下,黑果枸杞在保护区内呈明显的恢复趋势.但仍存在春旱和人为破坏的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995.
为了对庐山野生种子植物资源的有效保护、科学开发和可持续利用提供基础数据,通过线路和样方调查及查阅相关文献,对庐山野生种子植物资源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庐山有野生种子植物128科、629属、约1 380种.其中,裸子植物有4科、6属、8种,分别占总科、属和种数的3.13%、0.95%和0.58%.双子叶植物有110科、490属、1 111种,分别占总科、属和种数的85.94%、77.91%和80.51%;单子叶植物有14科、133属、261种,分别占总科、属和种数的10.93%、21.14%和18.91%.科的分布区类型,世界分布成分最多,亚热带分布成分次之.提出庐山野生种子植物资源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996.
野生太子参的生态适宜分布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野生太子参资源开发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依据,对野生太子参生态适宜分布区域和最优生境进行了区划研究。结果表明:野生太子参最适宜区面积达33.04万km2,主要分布在辽宁南部,山东中、南部,河南、湖北、安徽接壤处,安徽、江苏、浙江3省接壤处。同时筛选到年均降水量、最冷季平均温、最湿季平均温、最湿月降水量和土壤类型等5个因子对野生太子参的生长分布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97.
998.
为了实现大巴山粉葛Pueraria lobata (wild) Ohwi Dabashan种苗的规模化快速繁殖,以大巴山粉葛茎段为外植体,研究了灭菌时间、MS培养基大量元素、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巴山粉葛组织培养过程中消毒、初代培养、增殖培养及生根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1)先用75%乙醇消毒20 s,再用0.1%氯化汞消毒10 min,成活率达67.56%。(2)初代培养基为1/2 MS+0.5 mg·L-1 6-BA+0.3 mg·L-1 IBA,腋芽萌发率可达92.2%;(3)增殖培养基为1/2 MS+1.0 mg·L-1 6-BA+0.05 mg·L-1 IBA,增殖系数约5.0;(4)生根培养基为1/2 MS+0.01 mg·L-1 NAA+0.1 mg·L-1 IBA,生根率达96.03%。  相似文献   
999.
酸枣浸膏挥发性成分分析及在卷烟加香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开发新型天然烟用香料,采用乙醇加热回流酸枣[Ziziphus jujuba Mill.var.spinosa(Bunge)Hu ex H.F.Chow.]果肉制备浸膏,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浸膏中的挥发性成分,GC/MS法进行分离鉴定,并应用于卷烟加香。结果表明,1乙醇加热回流制备酸枣浸膏得率为2.80%;2从酸枣浸膏中鉴定出69种挥发性成分,主要为有机酸、醇类、醛酮类、酯类等。其中,含量较高的成分主要有糠醛(2.88%)、月桂酸(13.00%)、肉豆蔻酸(6.40%)、十六碳烯醇(11.45%)、棕榈酸(10.54%)、反式-9-十六烯酸(反油酸)(28.16%)、顺-6-十八碳烯酸(2.89%)和亚油酸(1.36%)等;3将该浸膏用于卷烟加香能够明显使烟香丰满,刺激性减小,吸味醇和并能改善余味。  相似文献   
1000.
掌握温度对长雄野生稻(Oryza longistaminata)及其后代化感作用的影响,对开发利用野生种质资源的化感抗草基因具有重要意义。采用直接树脂吸收法收集不同叶龄长雄野生稻及其后代在各温度条件下的根系分泌物,并以稗草作为受体,测定其化感作用。结果表明:1)温度、叶龄和温度×叶龄对水稻化感作用的影响与其自身化感潜力正相关,且对强化感和中化感潜力水稻(OL、F1、RL159和RL169)的化感作用影响极显著,而对弱化感水稻(RD23和RL219)的化感作用影响不显著。2)供试条件下长雄野生稻及其后代根系分泌物对稗草的化感作用均为抑制作用,其中,低温不利于水稻化感潜力的发挥。15℃时,强和中化感潜力水稻在不同叶龄对稗草的苗高、根长和生物量的抑制作用最弱,化感综合效应指数也显著大于同等叶龄的高温处理。3)高温有利于水稻化感潜力的发挥,但并非总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在6叶期和8叶期,水稻材料OL、F1、RL159和RL169随温度的升高化感作用逐渐增强,但在2叶期和4叶期则表现为先增强后减弱,在25℃时对稗草化感作用最强。4)在15℃时,强和中等化感潜力水稻在2叶期化感作用最弱,而在其他温度条件下,其化感作用随叶龄的增加表现为先减弱后增强,在2叶期化感作用最强。研究结果显示,温度对不同叶龄的水稻化感作用具有调控作用,幼苗阶段高温有利于强和中化感潜力水稻化感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